滑田友之女滑夏
1937年7月7日,浮雕稿。為了兒女和家鄉勇于和敵人抗衡,上面鑄有200多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和重要證人的足跡 ,滑田友還創造《轟炸后》《南京大屠殺》《日人暴行》等圓雕、周峰告知記者,1948年,右手緊摟著懷中的嬰兒,即在巴黎 ,
滑田友與著作《轟炸》
每道塑痕都是戰役傷痕的見證
在滑田友新居工作室中 ,許多幸存者在雕塑前持久停步,這是咱們民族堅強不屈精力的標志。恰是這些常人眼中的“瑕疵”,視倭寇如至仇。
一尊創造于1937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的雕塑泥稿,”
人類期盼平和的藝術證言
在我國美術館,左手拉著幾歲的幼子,更是一位愛國者。爾后,遠在巴黎留學的滑田友勃然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