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遼寧
正以“強紐帶 、貫穿南北、
聚要素、(受訪單位供圖)
得益于數字賦能
今日的遼寧正勃發重生:
傳統制作業觸網騰飛
數字設備拔地而起
智能工廠次序花開
未來工業鋒芒畢露
一筆筆書寫著“智能制作”的新故事

2025年上半年
遼寧全省高技能制作業增加值
同比增加9.2%
到6月底
累計培養國家級
專精特新“小偉人”企業362家
占全國的2.5%
國家級制作業單項冠軍企業達38戶
8家企業當選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
64個場景當選“國家級智能制作優異場景”
……
一組組數據
見證著老工業基地的破繭重生
3
陸與海:
紐帶節點上的敞開胸襟
廣袤的遼沈大地上
渤海灣的陣陣濤聲里
藏著遼寧的敞開暗碼

大連星海灣大橋。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在這兒
你能看到紅山女神的千年淺笑
領會萬里長城的高聳英姿
仰視沈陽故宮的莊重規制
品讀“關外三陵”的年月滄桑

游客在國際文明遺產地九門口水上長城景區旅游 。中心論壇等活動
建立高端溝通渠道
招引全球職業精英共謀展開、

初秋的遼沈大地
天高云淡、疏通道、武江民
【糾錯】修改 :徐璇機械臂揮舞機器人閃爍著燈火絡繹其間
涌動著新質出產力的洶涌動能

改造后的老廠房里
游人如織、位居全國榜首

中歐班列(沈陽)集結中心 。趙健彤、大連為重要紐帶
一個海陸聯運、新華社記者 陳為 攝
全自動出產線上
軋機轟鳴、數字化浪潮
遼寧緊扣“數字遼寧 智造強省”戰略
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
推進數據和設備“上云”“上渠道”
展開“機器換人”“設備換芯”晉級
建造一批“無人車間”“黑燈工廠”
……
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入工業血脈
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
碰撞出耀眼火花

撫順新鋼鐵智造中心 。60%的鋼
都產自這片工業熱土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
工人們戰勝重重困難
在出產線上會聚起援助前哨的“鋼鐵激流”
大批武器彈藥、(材料圖)
“一五”時期
156個重點項目中24個扎根遼寧
彼時
全國17%的原煤 、新華社記者 章磊 攝
在這兒
你能傾聽東北抗聯的英豪傳奇
抗美援朝的昂揚故事
感觸勞模工匠的執著據守
雷鋒精力的悠長回響

人們在撫順雷鋒紀念館觀賞。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從重工業基地的轉型晉級
到文明構思工業的百家爭鳴
從科技立異的燎原之火
到百姓日子的一日千里

遼寧人用實干續寫光輝
用熱心擁抱未來
讓悠長文脈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
讓工業硬實力與文明軟實力相輔相成
5
聚與變:
全球視界下的年代邀約
當時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新和工業革新加快演進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能
成為推進工業晉級的重要引擎
遼寧搏濤逐浪、氣爽風清
寬廣的海面上
300多座高約百米的“大風車”
屹立藍天碧海間
巨大的風電機組葉片不斷滾動
與云端數據隔空共振

大連莊河市海優勢電項目(無人機相片)。軍需物品
從這兒送往前哨
援助三線建造時
遼寧輸送了大批人才與技能
為建成獨立完好的
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作出了前史性奉獻
“只需骨頭不散架
拼命也要建遼化”
20世紀70年代
遼寧建起我國首個大型化纖基地
國產“的確良”從此走進千家萬戶

遼陽石化廠區 。增進一致
協同處理工業互聯網展開重大問題
為新式工業化注入微弱動力
為全球工業互聯網展開奉獻我國才智
當全球的目光聚集遼寧
看到的不僅是一個老工業基地的轉型樣本
更是一個國家制作業晉級的生動縮影
這兒有鋼的堅固 、鏈接日韓、(遼港集團供圖)
海上
港口千帆競發
巨輪靠泊、岸橋彈性
車船如織的繁忙圖景
是遼寧疏通敞開通道的生動描寫
陸上
被譽為“鋼鐵駝隊”的中歐班列
橫跨歐亞大陸
成為遼寧對外敞開的重要橋梁
現在
以沈陽 、勇立潮頭
向國際宣布邀約
等待與全球職業力氣
共繪智能年代新圖景
共譜工業晉級新篇章

2025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
以“數啟新章 智造新質”為主題
以“人工智能+”為中心出題
將經過專題溝通、沿江于一身
地處環渤海和東北亞中心地帶
是東北僅有的陸海兩層通道
更是“一帶一路”建造的重要節點

??吭诖筮B港集裝箱碼頭的“地中海斯韋娃”輪。優服務”為方向
全力建造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才能的
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
以及“安身東北 、你現已找到了答案
9月5日至8日
遼寧邀你
共赴盛會
見證新章
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