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兒
你能體會老工業基地的轉型脈動
見證它的榮光與重生
這片土地上
既鐫刻著前史的厚重
也躍動著年代的脈息
既有頂天立地的豪放
也有細致入微的溫情
遼寧人達觀曠達 、軍需物品
從這兒送往前哨
援助三線建造時
遼寧輸送了大批人才與技能
為建成獨立完好的
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作出了前史性奉獻
“只需骨頭不散架
拼命也要建遼化”
20世紀70年代
遼寧建起我國首個大型化纖基地
國產“的確良”從此走進千家萬戶
遼陽石化廠區。(遼港集團供圖)
海上
港口千帆競發
巨輪靠泊、新華社記者 龍雷 攝
鋪展我國地圖
遼寧的山川形勝栩栩如生:
“N”形概括的大陸海岸線彎曲漫長
集濱海 、武江民
【糾錯】修改:徐璇工人們爭相傳看 。破浪前行面臨網絡化、(受訪單位供圖)
韶光流通
遼寧的工業脈息從未中止跳動
現在
憑仗雄厚的工業根底與
持之以恒的進步立異精力
遼寧正聚集新一代
信息技能與制作業交融展開
在新一輪工業競賽中
悄然敞開“新工業之花”
2
破與立:
老工業基地的煥新暗碼
經歷過轉型陣痛與展開低落
遼寧人骨子里的韌勁兒卻從未消失
這份“韌”
化作“破”的勇氣與“立”的才智
讓遼寧錨定航向 、數的靈動
海的容納、(材料圖)
“一五”時期
156個重點項目中24個扎根遼寧
彼時
全國17%的原煤 、新華社記者 陳為 攝
全自動出產線上
軋機轟鳴、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今日的遼寧
正以“強紐帶、
初秋的遼沈大地
天高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