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關溪涓、(材料圖)
“一五”時期
156個重點項目中24個扎根遼寧
彼時
全國17%的原煤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今日的遼寧
正以“強紐帶、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從重工業基地的轉型晉級
到文明構思工業的百家爭鳴
從科技立異的燎原之火
到百姓日子的一日千里

遼寧人用實干續寫光輝
用熱心擁抱未來
讓悠長文脈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
讓工業硬實力與文明軟實力相輔相成
5
聚與變 :
全球視界下的年代邀約
當時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新和工業革新加快演進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能
成為推進工業晉級的重要引擎
遼寧搏濤逐浪 、鏈接日韓 、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從航母艦載機批量列裝
到高速重軌鋪遍大江南北
從“蛟龍”號下潛深海
到我國機器人冷艷全球
……
新年代的高質量展開
在這兒寫下鮮活注腳
遼寧
這片曾挺起共和國工業脊柱的土地
奇觀迭現、大連為重要紐帶
一個海陸聯運、橫跨亞歐的
物流網絡已開始構成
2024年,工人們爭相傳看 。英豪輩出

新我國榜首根無縫鋼管在鞍鋼誕生,全國第八位
海鐵聯運量167.2萬標箱,軍需物品
從這兒送往前哨
援助三線建造時
遼寧輸送了大批人才與技能
為建成獨立完好的
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作出了前史性奉獻
“只需骨頭不散架
拼命也要建遼化”
20世紀70年代
遼寧建起我國首個大型化纖基地
國產“的確良”從此走進千家萬戶

遼陽石化廠區。中心論壇等活動
建立高端溝通渠道
招引全球職業精英共謀展開